Friday, January 16, 2004

乌篷船

乌篷船是浙江绍兴的特色,因为在那里,水路比陆路多。穿大街,过小巷,走的都是水道,要以船代步才行。因此啊,在绍兴,坐乌篷船是一件极有趣的事儿,没坐过乌篷船就不算真正来过绍兴,我是在绍兴东湖享受了乌篷船的乐趣。

我们坐的是小船,也叫脚划船。听船夫讲,划这种船,不仅要用手推桨,还要用脚来摇桨,所以叫脚划船。距头顶两三寸的“乌篷”叫做三明瓦,是用黑漆刷的,半圆形,上面嵌着一片片小鱼鳞,有点透明的,看起来颇为精致,所以称作明瓦。

这小船文绉绉的说法是一叶扁舟,还真不。荡漾在东湖里,两手可以放在船舷上,颇有趣味,是水乡的一种特色。和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不同,他写的乌篷是讲船上的自在生活。我可不同,我的感受倒也不象他说的,“行动自如,要看就看,要睡就睡,要喝酒就喝酒”这在他看来是理想的行乐法,我可不这么觉得。也许是第一次坐这种离水面这么近的小船吧,周围的青山绿水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,倒是小船,占了我注意力的绝大部分。当风吹小浪打过时,小船就左倾一下,右斜一下。而我,则要花很多心思在小船的左右平衡上。每当小船向右倒时,我总要向左边靠靠。不知为什么,大概是怕小船翻了个底朝天吧,我这颗心呀,总是放不下来。

绍兴东湖被誉为“中国第一大水上石盆景”,其中一大特点是三个奇洞,乌篷船就不用说了,不然怎么能称之为“水上石盆景”呢。这三个洞分别是仙桃洞,喇叭洞,坐井观天洞。仙桃洞肥肥的大大的,顶部尖尖像个仙桃,仿佛精心雕琢一般,乌篷船在黑乎乎的洞里游;也真够惊险刺激了。还好水道还算宽阔,没有撞上什么尖石。我真不晓得为什么有人敢躺在船舱里仰望天日。喇叭洞更是令人叹为观止,喇叭,嘴小口大,这石盆景被塑造的还真像,添上横插在石缝中的青松作喇叭的把儿,还真是惟妙惟肖。再怎么说,喇叭嘴是小的,水道狭窄曲折,四周被装上了橡胶圈,用来阻止尖石撞船所造成的船舱灌水,其水势险要就不用说了。我们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告别了喇叭洞。坐井观天洞,听名字令人想起了井底之蛙,的确圆形的洞映着小小的天,令人也想吟诗一首,也有宁静祥和,远离尘世之感。闭上眼睛享受着一切,不知不觉已到船岸。

乌篷船,惊险中有趣,祥和中透着一股闯劲。它为我带来了东方威尼斯般的感受,是水乡生活的写照。

Monday, January 12, 2004

黄龙洞

黄龙洞是一个以“缘”为主题的全国首家民俗园。坐落在西湖北山的栖霞岭,是西湖新十景之一,并取名“黄龙吐翠”。洞内深幽莫测,泉水清碧,四季不绝。相传常有黄龙蜿蜒卧于松上,所以被世人称为“黄龙洞”。

黄龙洞是一个山间园林庭院。幽奇洞壑,精巧亭台,与茂林、修竹、清泉、怪石相映衬。园内松篁交翠,别有天地。山中有洞,洞中有水,林中有木,木中有景。全部浓缩于这有限的空间里。黄龙洞是一个美丽的园。

黄龙洞是一个民间文化传播园,其中不少景观与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,使得色不再单调。道旁的水池云石上,有一个立体雕塑;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,穿着精绣的红兜肚,手持一串金钱,在逗玩他面前的一只金蟾。与后园茂密竹林中棵棵修长、挺拔的竹子相映成趣,的确是美。不过,美中添些民间色彩,便更是画龙点睛。这个雕塑是“刘海戏蟾”,其中,还在民间留下一个动人的传说:相传古代道士刘海,修炼成为八仙之一,又因戏灵物金蟾得金钱致富,后被奉为福神。那时人们都信,如果有幸与刘海相见结缘,便能给人带来大富大贵的福气,也表现出人们这种对幸福生活向往的心情。黄龙洞是文化的园。

黄龙洞是一个喜结良“缘”民俗园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投缘池。“刘海戏蟾”雕塑的斜对面,就是这个奇妙的池。这个池的设计独具匠心。池中,有六位身穿古装的幼童。相传,他们地处六个方位,分别掌管着财缘、仕缘、文缘、情缘、姻缘、子缘六种缘份。六位童子所抬古钱币中间的四方孔,俗称“投缘池”。在这里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,选择自己想要的缘份,将缘币投入四方孔内。据说,哪个方位投中得多,你与哪种缘份就越深。黄龙洞是一个缘份的洞。

黄龙洞是一个幽深莫测风景园。最具特点是那一个个幽奇的洞壑。我要介绍的是位于山顶的卧云洞。你可能以为这个洞实在太高,卧在云彩上。因为它常年雾气迷漫,所以取名“卧云洞”。这个洞很长很长,可只容一人过,由于地势狭窄,所以云雾很容易飘过来。就像一本书中写的“原来高耸的山峰就像散布在海中的岛屿,在紫雾飘渺中忽隐忽现,这时,你会觉得自己是倚在天上,又仿佛是立在海中。”黄龙洞是一个神奇的洞。

黄龙洞是一个精致典雅艺术园。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最富艺术气息的景,也是西湖新十景之一的“黄龙吐翠”。说它富有艺术气息,是有道理的。池畔,假山重叠,山石嵯峨。壁间,显露出一只造型古朴可爱的龙头,是黄色的,一股泉水从龙嘴里缓缓流出,一波三折,流入池内。从下往上看,仿佛一道瀑布直泻而下。也许“黄龙吐翠”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吧。漫步间,看见一块碑,上面写着刘禹锡的诗句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。碑后写着黄龙吐翠的传说:从前,离这里不远的紫云洞内,住着一老一小两条黄龙。一次,老黄龙作恶,喷火烧了杭州城。小黄龙不顾一切地带领老百姓把西湖灌进紫云洞淹死了老黄龙,扑灭了大火。可惜的小黄龙在这场搏斗中死去了,老百姓流着眼泪把小黄龙安葬了,泪水渗进小黄龙的心窝,又从它的嘴里溢出来。于是,它的墓地上形成了一小股泉水。后人为了纪念小黄龙,就在泉水的出口处造了一个可栩栩如生的龙头。岩壁间,泉水涌现处的这个龙,既点明了黄龙吐水的优美传说,又突出了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的深刻意境。所以说,黄龙洞是一个梦幻的洞。

洞中洞,园中园,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,不是画卷,胜似画卷。